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正义、责任与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第十七届全国教育哲学学术年会

来源:yl23411永利 时间:2014-11-04 点击数:

2014年10月25-26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哲学学术委员会)联合承办的“正义、责任与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第十七届全国教育哲学学术年会(2014)在华东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范德堡大学、台湾屏东大学、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永利集团等世界不同地区共计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在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所长杨小微教授致开幕词,他表达了对全体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强调哲学在教育中、生活中乃至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华中师范大学王坤庆教授受教育哲学学会委员会主任陆有铨教授的委托,对与会同仁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基教所、委员会秘书处为大会的前期筹备工作表示感谢,也表达了把更多时间留给学术交流的期望。内蒙古师范大学刘文霞教授代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长郭戈发表致辞,强调教育哲学学术委员会在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本次会议主题对于教育改革深化、教育公平促进的重要意义。大会主要包括四大主题。

一、中外正义思想与教育公平

华东师范大学黄书光教授在《儒家的社会正义理想与教育价值建构》中关于中外正义思想与教育公平的认识与刘良华教授形成鲜明对比。他指出儒家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离不开崇高的社会正义理想——德治、仁政。传统热衷于探索教育建构的正义原则和价值重心主张“有教无类”,建立多维、动态的社会教化网络并尊重个人天然的受教育权利,追求“贤人”政治,落实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以彰显个体基本平等的参政权利。而刘良华教授在《精英与大众的区分及其教育:尼采如何看待平等与公正》一文指出,尼采以权力意志的强弱标准“把人类分割为两半”,即社会精英与普通大众。与之相应的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应运而生,前者包括“牧人”式的领导者教育,后者则指“孤独者”的哲人教育,需要通过培养强大的意志力以便迎接和克服永恒轮回的悲剧意识。同时,贾玉超教授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相关文本分析得出,正义不可概念化为美德,因为美德是介于不及和过分之间的、灵魂的一个合乎逻辑的实现活动,作为人的内在品质是变动不居的,进一步体现了“尊道贵德”、“道法自然”作为正义前提条件的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正义观念之间的显著差异及对教育公平理解的影响,为中外正义思想与教育公平的探究提供了更加宽泛而深刻的认识。

二、变革时代教育公平与正义问题

努力构建平等与效率相互持续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是变革时代教育面临公平与正义发展的严峻挑战。陕西师范大学郝文武教授认为,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和效率相互促进及其水平持续不断提高的关系状态和发展状态,有标准状态、最佳状态、较好状态和较差状态等合理状态和不合理状态。形成教育公平合理状态是实现教育公平理想目标的普遍方式,重视平等尊严和强化能力发展是有效建构教育公平合理状态的特殊方式。山东师范大学高伟教授在《反对非正义:一种认识论视角》中指出,探讨教育与正义关系的目的不是在一个绝对正义理念下把捉教育之“应为”,而是在与探讨教育对于促进正义和消除非正义之“何为”。教育正义除了关注有效的正义的制度设计和正义的原则运作之外,还必须关注实际生活与现实,关注人们的实际行为方式。其认识意义在于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正义理论来认识正义要求,又以充分理由去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三、国家、社会与个人教育责任

教育发展是关乎国家、社会及个人等多元主体间的相互协调。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一把教育的尺度来进行衡量,并以此作为判断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尺度。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政涛教授指出,教育尺度的引入将改变研究思路,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有助于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教育尺度视域中的教育基础涉及到人口、教育机构、社会对教育的支持、政府领导与管理教育事业的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类型和质量的研究等,在中国研究基础教育,更能够凸显中国自觉,己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教育尺度的形成与运用提供中国参考系下形成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

四、公民正义感、自主性、责任感的培养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的冯建军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自由主义的公民追求权力与利益的平等,因此,公民正义感以互利为核心,这是成为公民的必要条件,也是公民德行的底线要求。但互利的正义感是有局限的,克服其局限性必须要超越正义感的相互利益,使之朝向互惠的善意方向发展。培养公民正义感是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又不能只限于此,还必须超越正义感,培养公民的同情心、友爱和责任感。浙江师范大学金生纮教授借鉴罗尔斯对社会善事物的理念这一概念,对教育善事物进行了研究,认为教育基本善事物是受教育者共同需要的根本性教育事物,他们对于人生目标的追求、道德人格的发展、美好生活的实现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善事物被剥夺则意味着人的健全发展将受到阻碍和压制,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将无法实现。

大会的小组讨论环节,分别围绕四大会议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公司王安全教授就正式与非正式教师身份相互转换的合理性方式问题,与各位代表展开讨论,他认为教师身份转化合乎其身份转化的目的与规律,符合政府办学目的与教师工具价值,合乎教师流动规律与教师个体价值目标,并从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不同层面阐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研究生贺心悦同学就“教育责任:困境与出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教育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性,对这些规律的主动遵循是对教育负责。然而现今的教育却由于在目的、过程、关系层面的误区而陷入失责困境,因此,教育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走出困境。这次大会安排研究生发言的是两位,还有一位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许多专家对永利集团研究生发言印象深刻。

闭幕仪式中,王坤庆教授宣布了换届选举的结果。石中英教授当选为新一届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原主任委员,陆有铨教授担任名誉主任。王坤庆、刘文霞、郝文武、于伟、金生鈜、陈建华、鞠玉翠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余清臣。石中英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和就职演说,他首先强调我们要继往开来,薪火相传,不断回顾传统,继承好的方面。其次要扩大哲学研究的眼界,继续促进教育哲学研究的国际合作,稳健推进两岸的交流工作,不断拓宽教育改革的领域。最后杨小微教授宣布本届教育哲学年会圆满成功。

非常难得能够参加此次会议。虽然对很多知名学者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思想理解的不够深刻,但它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对教育研究、发展动态的了解和关于正义、责任及教育公平这一问题领域的认识,而且对于自己今后的学习,动力、启发性很大,也有利于对自己未来发展目标认识的更加明确、坚定。(贺璐璐

 

版权所有 yl23411永利(中国)有限公司     

联系人:柳燕妮      联系电话:0951-5093039

版权所有 永利集团 yl23411永利